人與人的來往相處,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友情親情愛情師徒情等等,
感情昇華到一種境界,或者說深刻到一種境界,我認為那就是【愛】。

當然感情不一定都是正面,也是會有負面能量的情感,討厭生氣怨懟等,
而當這種負面能量累積起來,進而影響你的判斷,我個人認為那就是【恨】

有人會說愛與恨是一體兩面,愛越深恨就越深。
當你愛一個人有80分,感情質變之後產生的恨就會有-80分。
我個人卻不這樣認為,愛就是愛,恨就是恨,
它們是可以同時並存,卻也也可以互相抵消。

簡單說愛與恨就是加減分衡量,愛是加分恨是減分
當一個人負分大於正分,你對他就是恨比較多,
反之正分大於負分就是愛。

有句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愛與恨亦是如此。
舉例來說,你對父母的愛就是加加減減的衡量,
她們支持你讀書提供妳吃喝玩樂,可以得到愛能量50分,
他們反對你交男女朋友,逼你做家事,又是負能量50分,
他們在你失戀時,提供妳溫暖,而非苛責,又是愛能量60分,
他們對待子女不公平,老大有的,你卻沒有,這又是恨能量50分,
在不斷地加加減減中,你會發現有時你愛父母,有時恨。
當然愛恨的評分衡量,是個人的成長修養來衡定,這沒有絕對的標準。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愛與恨的基礎衡量,絕非當下情緒的判定,
而是事後經過思考,理性的給予一種評價。所以為什麼有子女會在20年後,
仍接受原諒拋家棄子的家人,有子女一輩子都無法原諒家暴的親人。
因為經過時間的調和以及個人成長的經驗,你的衡量標準會更穩定,
也可以說更接近你的真心本意。

不過並非所有的情感都可以如同親情般經長時間衡量,
短暫的情感判定,往往是我們最常碰觸,也最常自我衡量的情感。

最明顯的,無非就是愛情。當然友情也可以算是。
一對情侶,相處交往時間不一定,但卻是時時刻刻都在互相評分。
你今天對我大聲斥責,妳那天約會遲到,你跟別的女生聊天聊太久,
妳很愛亂花錢,你只顧上網打GAME不肯陪我逛街,
妳說不生氣卻還亂發脾氣,你只想跟我上床並非真的疼我,
你的生活習慣太邋遢,妳只想找個人陪並非真的欣賞我。
你逛街還在偷瞄別的女生,根本就是想劈腿。

許許多多的小事,你(妳)都會給對方評分,對方也給你評分
當某一方評分到一個階段以後,發現負分已經是大於正分,
簡單來說,就是恨他比愛他還多的時候,通常也是分手決斷的時候。
但被迫分手的另一方,卻往往莫名奇妙,因為她通常還愛著他,
或者說至少她還不恨他。殊不知,分手的導火線,往往不是主要原因,
而是許多的分數評量所做下的評分,恨你已經比愛你還多,才會分手。

當然我說過,評分的衡量是個人成長修養來的,所以先提分手的,
不代表他是受害者,也不代表被迫分開的一方是真的很差。
因為可能如生活習慣邋遢,他會給-50分,而多數人只給-10分。
所以他累積恨的速度,比愛的速度還快。

反之,有人不分手,是因為她給愛評分寬鬆,給恨評分嚴謹,
如只要送花給她就+50分,對方劈腿只要不再犯-20分。
所以她會持續愛著他,這也是癡情男女的產生原因。

以上評分絕對沒有客觀標準,更無所謂是非對錯。
感情評量這種事,本來就是沒有理性的價值判斷啊。
只要能去理解到每個人的評分標準差異,
就知道感情這回事,真的是基礎價值觀的衝突與交流
但也請記得,不論是主動提分手或是被迫分手,
都表示你的評分標準與那個人不同,下次找新對象時,
要先確定好各自的評量標準,可能比較容易維持吧。


最後,到底怎樣才算是愛?怎樣才算是恨呢?
我想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判定的標準。
有人會以想不想見面聊天當標準。
有人會以是不是會在乎他(她)當標準。
有人會以想誇讚或是責罵當標準。
但我個人是以「死亡」當標準。

如果一個人死去,妳會想流淚為他嘆息,那就是「愛」。
如果一個人死去,妳會想嘲笑說他死好,那便是「恨」。

為其死亡,留下的淚越多,心頭的傷越深,那是愛越濃。
因其死亡,狂笑的聲越大,內心的樂越高,那是恨越多。

回想看看,你(妳)現在會因誰的死亡傷心,因誰的死亡快樂,
那也就是你愛多少人,妳恨多少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126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