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吃飯,遇到一位媽媽帶了一位小女孩,
看小女孩的年紀大概是5歲左右,一邊吃飯一邊在算數學。
從1+1算到1+10,然後跟她媽媽討論答案。


小女孩長的很可愛,認真想問題的樣子惹人憐愛,
所以我可以明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羅莉控、正太控。
不過這不是我文章的重點,所以不要跟我要圖什麼的。


簡單的算數,小女孩都蠻厲害的很快解開,

但是她忽然問她媽媽:「那100+100是多少呢?」

她媽媽就說:「很簡單啊,就1+1=2,所以是兩百。」

那小女孩就問說:「為什麼100+100就是兩百呢?」

媽媽就說:「因為有兩個100,所以是兩百。」

之後小女孩沒有再追問,不過我看到她的表情就是疑惑,
應該在她小小的腦袋中,還在思考為什麼。


其實每個人回想起來,到底第一次自己算數學是怎樣情況,
這個數字的概念又是怎樣被形塑的呢?

就我的印象中,我在唸幼稚園前就會基礎算數,
我去隔壁的柑仔店買醬油、太白粉,然後還會跟歐巴桑說妳找錯錢,
所以那位歐巴桑,不,現在是奶奶了,現在都還說我小時候很聰明,
那我到底是怎樣學會算數的,我自己也無法想起來。


小孩子學習感覺就是在潛移默化中,慢慢的長成
感覺上,一個不小心她好像就什麼都會了。
所以我其實很認同小孩從小教育就很重要,
特別是當他們開始提出疑惑,狂問「為什麼」時,
就是他們小小腦袋急速發展的時候,這時候大人不應該隨便回答,
該給予適當答案以及小小刺激問答,更增加其思考能力。


甚至我個人也贊同說,小孩子的性格是可以被培養的,
小時候的養育教導,是會深深刻印在其心底,影響一生。


不過教導絕非壓迫式、填鴨式硬要小孩狂記所謂「正確答案」,
因為答案絕不是學習的目標,而是思考過程的推演,
從觀察到發現,到找尋出「自己」的答案,這個過程才是教導。


所以我挺慶幸我老爸是放任我學習,我老媽是幫助我找尋解答途徑,
老爸不會給我任何指導方向,任憑我找到自己的興趣、學習,
老媽會帶我去各大書局買書或向圖書館借書,讓我去探索答案。


所以我自小知道自己去找尋答案,途徑是去找書來看
然後不論是文學、小說、漫畫等,我老爸老媽從不禁止,
甚至當我爺爺反對給我們看漫畫書時,我老媽還會和我爺爺爭執,
也因此造就我一個開朗放鬆的心態接受任何書籍,
就是為了形塑出我自己的思考模式,找出我自認為可以接受的答案。


但也因為這樣,影響我最大的就是造成我視力的耗損過度,
因為常常靠在牆角邊看書,光線不足卻又一看就不罷手,
這大概是我小時候學習的最大傷害吧,當然看太多電視也是主因之一。


不過一直到我長到這麼大,我還是會覺得,
一般人認為最簡單的問題,往往是最難。

比如飛機為何可以飛? 
你總不會要回答我就是有噴射引擎飛上去。
還是要專業點回答說因為「白努力定律」,有人說只是原理非定律。
其實如果真的是深入研究,白努力定律未必可以解決飛機衝上天的動力。


小孩子愛提問的情景,在此推薦大家一部法國電影「蝴蝶」。
裡面的小女孩最愛說的「pourquoi」,其實就是法文的為什麼,
這部電影除了描繪出稀有蝴蝶保育問題、單親家庭的問題外,
其實也展現出小孩的純真問題,往往卻是大人們難以自圓的問題


不要看輕小孩子的問題,有時候他們會帶給你從未想到的境界,
畢竟他們的腦袋還沒有裝下大人世界的「標準答案」,
小孩子的問題,才可能是最純真的問題吧。


100加100就一定要是兩百嗎? 兩百這答案這又是誰規定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126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