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文章發表密集,主要想紓解一下工作壓力
但我可不是利用上班時間做的,而是午休時間創作,
下班前幾分鐘發文到無名網誌的。

你在Facebook看到此文,是因為我透過RSS連結到無名網誌,
但因為有程式上的落差,所以發文和實際看到時間是不同的。
另外我發的文章很多都不是當天寫的,而是很久以前就打好的,
你看到的,可能是我之前的心得或是感想喔!


雖然我很愛寫文章,但事實上自國中寫作文要打分數開始,
我的文章總是被嫌沒有感情,所以作文分數從來沒有得過高分
原因是我連抒情文都可以寫成論說文,不管是『我的父親母親』,
或是聯考作文『我最懷念的人』,都可以寫成論說文。

我的國文老師說我筆鋒太過,文字太尖辛,使人讀起來有偏激之感。
特別是在論理方面,讀起來有強烈壓迫讀者接受我理念的感覺。
老師要我多看點抒情散文來改變筆風,但這終究只是美麗的錯誤,
我的文筆到現在還是一點也沒變吧!!


很多人會說,看我網誌的文章,感覺我很憤世嫉俗,
好像對很多事都很不滿,滿腹苦水不吐不快。
事實上,我自己回頭看我大多數的文章的確充滿負面能量


然而,我說話、作文、為人雖然尖銳險惡,朋友常被我損,
不過我並非沒有感情的交流喔,被我損的越多的,代表我還想理你,
不然我就懶得管了,反正對我也沒有損失。
所以比照前後任總統來看,被關在巴士底監獄那個,我好像都沒罵他了。
倒是某個四隻腳的總統,我還蠻常損他就是了,不過最近有冷淡現象...



我不愛古人所說,文以載道,要帶有說理教化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但我喜歡的是,有意義的文章,不管是對別人或是對自己有意義的文章。
觀察每個人寫的網誌,我想都有它的作用,不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別人。


有的是記錄自己的人生際遇,像是履歷表一般,
將自己的處理事情的方法態度紀錄下來,並且描繪自己多麼厲害,
過幾年回頭過來看,就可以有我當年有多勇的話題可以討論。
搞不好這是以後要出版自傳的素材,自然也要寫的美化一點。


有的變成自己的生活記錄,逛街買東西,當然最多就是美食介紹
做為一個美食評論家分享者,將自己的經驗提供給別人做參考。
不過提醒一下,美食評論雖然只是記錄自己當下吃的感受,
但如果你只是謾罵,沒有提出事實指述,仍有加重毀謗罪的可能。


有些網誌是旅遊紀錄,一篇篇的遊記分享出自己旅遊所見。
因為個人喜歡遊玩的方式不同,或是找到一個秘密的景點,
這種網誌可以吸引對旅遊感興趣的人去閱讀,
並可以按圖索驥,再找出自己獨特的路線喔。

我個人是喜愛觀賞這種網誌,我會根據別人網誌記述,
自己或和幾個朋友前去探尋,找出網誌中的古蹟小弄,
當找到網誌中所載的景點或是意外發現自己曾經研究過的建築物,
不然就是發現新的小巷捷徑,或私房小店,會像完成任務般開心。

可以找到古蹟或有歷史典故的景點,即便花費半天時間或是漫長車程,
就算身心都極度疲累,但還是可以讓我感覺不虛此行,
就這個情況而言,我還真的是歷史系出身的人啊!

這樣的旅遊探險,是我很愛的遊玩方式,不過這樣的旅遊方式,
絕對不適合一群人遊玩,因為人多嘴雜,意見統合不易,
最好就是三五好友或是兩個人說好就出發,慢慢仔細的遊玩,
這樣的旅遊,才可以讓我覺得很棒啊。

PS:我一直很想去爬鶯歌石,感覺那裡似乎很神秘,很吸引我。
   不知道有誰爬過,還望您可以跟我分享一下心得囉。



當然有些人的網誌是抒發自己心情,如同網路日記一般,
將不敢或不好意思當面說的話,可以透過文字轉換抒發,
避免直接面對面爭鋒,可以盡情的闡述內心的真實心聲。

而既然想寫網路日誌,除非是不想公開的個人私密,不然一般不會上鎖。
不上鎖就是希望有人看,除了好友以外,就是想對一些人說話,
希望可以藉由網路,將難以開口的話講述給你聽。

當然其他去觀看的人,也請記住你就像是在看別人的日記,
知道她的心情,感受她的喜怒哀,她只是要理解者不是謾罵者
不要看完還大聲宣揚她人日記,叫大家一起來公評理論怒批,
這不就像父母偷看小孩日記,還照日記內容記載責罵訓斥小孩,
這種行為蠻可恥的,不但未顧及他人隱私,也失了自己的尊嚴

網誌的文章雖然是公開性質,但仍有基本的帳號隱密及好友過濾,
你可以知道帳號的本人是誰,代表對方並沒拒絕你來看她的網誌,
這表示某種程度她願意讓你傾聽她內心的聲音。

既然你可以有幸聽到別人的心情闡述,
應該要高興還有人肯對你真實表達心聲,沒有對你隱瞞,
就算不是好朋友,基於一般友情也該給予鼓勵而非批判
不然以後網路日記都不能寫出真實心情或是只能寫個賠罪文
這樣不就失去網路日記的最大功用了。



我的網誌呢?

其實很難看出我的心情指標啦,因為我的文章通常都會打好放在一邊
過一陣子再重看一遍,可能又會修修改改,之後才會放到網誌上面。

這個習慣是我從大學起就開始培養,主要是受到邵台新老師的影響。
老師說以前他寫論文時,都是先寫好,然後擺著不要校閱或與人討論
因為在當下通常會覺得自己寫出完美之作,思考相當流暢、文字通順。
然而過一陣子再重新閱讀論文,常會發現自己文章的缺點或是矛盾之處,
這時就可以再修改文章或是會有新的點子可以激盪出來。

之後我寫史學方法或是其他文章報告時,也遵循著這樣的方式,
我發現除了可以了解自己文章缺失外,當文章篇幅無法增加時,
放著過一段時間,常可以迸出更多想法,文章的論述也可以更豐富。


因此我的文章看起來沒有太多情感,主要原因是,
經過多次的修改潤飾,本來最初的情緒已經淡化,比較理性來討論議題,
當然感覺不出我真正的態度啦,不過如果文中有諷刺的詞彙,
那還是可以看出我很不喜歡或很想批評的點,不論是對人或是對事。


而我的網誌其實就是寫下我對週遭新聞或朋友所發生的事情的見解。
記錄的是我當下的想法與立場,當然我的想法與見解也會改變,
所以當我看我以前的評論,我可以找出以前思考的盲點或是特別之處,
再重新架構自己的觀點,不讓自己的思考掉入一個死胡同中。


當然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練筆,隨時寫點文章,讓自己保持文思暢通。
藉此訓練自己對任何議題都可以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保持自我思考的能力,避免落入了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想寫的議題很多,有時候某個時點的感想,我會過幾個月才發文。
為了避免自己忘記,我會隨身帶本小筆記本,隨時記錄心得,
讓我自己不會沒有題材可以寫。


不過現在我的問題應該不是題材不足,而是時間不夠
或者自己太懶、眼睛太疲勞,不想看電腦打字。
如果可以有一台機器可以把我腦袋所想的直接PO到電腦上,
那我可能想要來挑戰寫個推理小說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126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