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星星,在寬廣的浩瀚宇宙中,我更覺得自己的渺小。在我有生之年,
預計遊覽世界各地,不單是為了遍覽全球風貌,更想要從地球上各個角落,
來欣賞星空之美。畢竟從世界各地觀看天象,所得結果即是不同。

       我不喜歡用天象來算命,因為你眼睛所見只是宇宙中一點,只是以管窺天罷了。
在歐亞大陸,以著北極星為指引,然而卻一輩子看不到南極星。在北半球,以著
北斗七星來指引北極星位置,卻不知南半球是要靠南十字星來定位。
南北半球所見星象不同,卻用一套星座模式運作,豈不怪哉。
難不成北方的星座比較厲害嗎?所以南半球的人也可以照準適用嗎?
所以星象算命一套,我嗤之以鼻。至於星象學如果拿來記日,當歷史紀錄,
那到是不無小可,畢竟這是歷史的一部份囉。

        恆星,燃燒自己能量,提供出光與熱,成為宇宙中閃耀的光芒。
我們平時所見各種天象,各種星座,都是由恆星組成,換言之,
晚上的美麗星空,其實是由很遠很遠的太陽所組成的。

        行星,繞於恆星圓周,依賴著與恆星間的引力,持續規律的運作。
更有甚者,如同地球,藉由恆星的光與熱,產生出自我的生命,
豐富了行星自我的面貌。

        衛星,依附於行星,藉與行星間的引力,互相吸引,成為一恆平狀態,
既不會遠離行星,也不會撞向行星。衛星依附於行星,卻也影響了行星,
如同地球與月球,潮汐的漲落,便是影響的結果。

        以上三種星,為宇宙主要組成份子,當然還是有許多遊離份子。

        彗星,也是回繞著恆星運轉,但是它的軌道很不正常,有其獨特的運作方式,
孤獨的飛揚與宇宙之中,有時後會在經過其他星體時,製造些小麻煩。

        毀滅的星,星體死亡之後,能量的反噬,呈現出一種黑色物質,俗稱黑洞。
它什麼都吸,包含光與熱,無限的吸收無限的擴大,重新製造一次的混亂與重生,
它是極端的狀態,卻是無與有的交界,它是毀滅的星,卻也是新生的星。

        人類的社會好比星空的星。有人是恆星,無私奉獻自我,為他人生存盡心盡力。
有人是行星,依賴的社會的供給,恆星的助益創造出一番的景象,活出自己的樣貌。
有人是衛星,依侍著行星,既不能脫離,又無法親近,但對於行星加減也會有影響。
有人是彗星,只有自己的世界,雖然生存於社會,卻無法融入社會,是個獨行俠。
有人是毀滅的星,他造成整個社會大動盪,甚至大破壞,卻也促使社會產生變革。

        以上星星的定義,是我的初步歸類,缺失很多,系統散漏,太過果斷,不科學。
但這或許是種看人生的好方法。至於我是哪種星,我不知道,或許我還是超新星吧。


         有人說星星不比太陽月亮閃耀,只有一點黯淡光芒。但是永遠不要忘記:

                  星星從來沒有消失,只是你看不見。
              當你真正看見,我發誓,你忘不了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126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